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凝心铸魂聚力量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10

巍巍高原,奏响民族团结的时代乐章;雅江两岸,传唱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晨光微亮,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聆听革命先辈的光荣历史;清影灯下,僧人白玛旦增在纸上一笔一笔写下“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的字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直以来,西藏各族儿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文化铸魂汇聚精神力量

热情奔放的舞蹈、高亢雄浑的藏戏、绚丽多彩的唐卡……在与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中,我区逐渐形成了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宝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积极挖掘传承各民族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不断加大西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应有作用。

截至2020年底,中央、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非遗保护资金2.23亿元和9592万元。全区命名西藏大学等8所院校为“西藏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昌都锅庄、比如丁嘎热巴、拉孜堆谐、拉孜扎念、达布阿谐等项目成为各地“非遗课间操进校园”新亮点,格萨尔说唱、久棋等陆续走进课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格局逐步形成。

在积极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区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系统的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发行等。如今,藏戏、藏药等非遗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林芝、山南、拉萨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拉萨雪顿节等90余个群众性文化活动已成为宣传展示各地形象的文化名片。全区74个县(区)组建了76支县(区)艺术团,常年活跃在基层农牧区,为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仅“十三五”期间,中央支持政策和重大项目全部落地。全区现有7个群艺馆、81个图书馆、74个县综合文化中心、39个县区艺术团排练场所、69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1600余个文化广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成果普惠共享幸福生活

2021年5月,第二条通往墨脱县的交通要道——派墨公路全线贯通。公路建成通车后,林芝市区至墨脱县的公路里程由原来的346公里缩至180公里,通行时间缩短约8小时。

6月25日,备受关注的拉林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

“以前在双湖县嘎措乡的时候,冬天没水,只能去河里凿冰取水,搬到森布日安置点后,我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搬迁到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的牧民次仁卓嘎说道。

中华民族一家亲,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直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2021年上半年,西藏逐步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所有建制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94%、76%;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40条,通航城市达66个。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城和主要乡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以光缆、卫星为主的现代通讯网络体系将西藏带入信息快速路,光纤宽带通达率为99%。

如今,走进农牧区,用手机连上无线网,人们就能在世界屋脊的小乡村里联通世界。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村民充分利用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将家庭旅馆及乌饭果、香菇、沙果等特色农产品发布到互联网上,使产品走出乡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依靠各族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京都村的僜巴阿胖采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雇佣贫困群众务工,传授养猪技术,不但带动了京都村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每年还会补贴村集体3000元。

2019年至2021年,日喀则市仁布县黑龙江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共谋划实施援藏项目32个,涉及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改善了仁布县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从落后到进步、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我区各族人民群众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大家平等相待、同舟共济,为西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润物无声营造浓厚氛围

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

在自治区德育示范校、民族团结模范学校——麻麻门巴民族乡小学,一场关于民族团结的德育课程正在开展。校长边巴次仁正在德育长廊下向孩子们介绍56个民族的不同文化。

在错那县委统战部一楼大厅,一个个独特的展板讲述着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守边等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先进事迹。

近年来,错那县着力打造了教育基地、广场、街道、示范点等区域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工程;举办文艺汇演、拍摄专题片、制作主题曲、参观专题展、开展主题书法大赛、网上答题等活动,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力度,全县呈现出各族人民互帮互助、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认同的纽带,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唐布齐寺的僧人在寺管会干部的带领下,采取集中教学和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从日常生活用语开始,帮助僧人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白玛旦增是寺里年龄较小的僧人,业余时间,他就在练习册上反复练习,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名字和“琼结县”“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等字样。

进学校、进机关、进寺庙、进乡村……我区不断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针对不同受众特点,采取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动宣传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间加强民族团结意识。

新时代,新征程。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区将继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凝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