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驻地有家 军民情深

作者: 来源:西藏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09

 

  本报记者 张猛 本报通讯员 李龙勇

  “是谁帮咱们翻了身?是谁帮咱们得解放?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上世纪60年代,唱遍祖国大地的《洗衣歌》,唱出了几十年西藏各族群众与驻地官兵血浓于水的亲情。

  “鱼儿离不开水,金珠玛米是鱼,也是水。”翻开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党支部书记达娃的家训,第一页那泛黄的纸张上记载着民拥军的内容。

  达娃清晰地记得父亲讲过的拥军故事:“解放军管打仗,珞巴人管支援,解放军需要什么就给什么。”拥军成了达娃家庭传承的一种“习惯”。每月25日是琼林村定下的“拥军日”,这一天,达娃会到部队为战士们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讲述珞巴族的故事,讲新旧西藏的对比,宣传党的好政策。他累计为1500多名战士授课,被驻地官兵们称为“编外顾问”。

  达娃的“拥军故事”,是琼林村军地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缩影。走进琼林村党群服务中心,进门右侧的村规民约上有全体村民一致表决通过的拥军事项“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全村适龄青年要积极响应征兵工作;军地成立联合党支部,在联合党支部组织下,村民要定期主动看望驻地官兵,巩固军民团结友爱鱼水情。”

  不仅如此,在琼林村,家家户户都有“兵亲戚”。在军地联合党支部引领下,琼林村57户村民与驻地部队57名官兵结对认亲,村民邀请“兵亲戚”到家做客,一起吃“团圆饭”、照“全家福”、品“珞巴菜”,了解珞巴族民俗风情,利用军营开放日到部队“探亲”,组织妇女为官兵洗衣做饭,融洽军民感情。部队每月15日开展“爱民日”活动,组织结对官兵帮助“亲戚”打扫卫生、扶贫帮困、宣讲政策。

  “亲戚”越走越亲,情谊越聚越浓。亚东、刘廷柱这对结对“母子”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本无血缘关系,却有着浓浓的亲情。刘廷柱至今难忘,前期执行边防巡逻任务,由于部队保密规定,没能与结对的“母亲”亚东沟通,导致“母子”失联。老阿妈思儿心切,17天的巡逻时间,亚东先后4次带着亲手做的糌粑到部队碰运气。刘廷柱巡逻归队后,对自己的不辞而别深感内疚,立即请假直奔老阿妈家里“探亲”,看着“兵儿子”归来,亚东激动不已,泪光盈盈。琼林村群众的军民情怀,在此有了生动诠释。

  自琼林村开展军地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以来,军地双方研究制定《军民联合巡逻制度》《信息情报报告奖励制度》,民兵们发挥人熟、地熟、语言通等优势,做部队巡逻路上的“山里通、活地图”,累计参与边防巡逻160余次,协助部队完成军民联训等重大任务23次。

  在琼林村,一座座民房成为固守边防的前沿哨所,广大边民成为永不下岗的哨兵,军民人人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