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我区引发热烈反响 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的实干担当

作者: 来源:西藏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3

连日来,从三江流域到雪域江南,从雅江河畔到雅砻河谷,从羌塘草原到珠峰脚下,习近平总书记给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的重要回信迅速传遍雪域高原,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携手共奋进。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的实干担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嘎拉村考察时曾说‘这里是民族团结之花盛开的地方’。太昭村作为民族团结村镇建设的先行者、排头兵,我们同样深感责任重大,更充满坚定信心!”林芝市委宣传部驻工布江达县太昭村工作队队长葛云激动地说。他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好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展馆,讲好太昭的民族团结故事、发展变化故事,深化“五个认同”。结合打造市级基层治理示范点,持续巩固好太昭村稳定发展大局,壮大太昭人家汽车租赁服务公司、氆氇加工厂、集体商品房出租等现有集体经济,同时挖掘开发好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切实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

在拉萨市达孜区德庆镇,普布卓嘎和杨建一家连续两次荣获“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称号,谈及总书记给嘎拉村全体村民的重要回信,普布卓嘎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是他们这个小家的真实写照——酥油茶的醇香与川菜的麻辣交融,不同民族的员工携手共进,奋斗之路越走越宽广,幸福之味越发醇厚。他们定会带着这份荣誉与责任,持续当好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让更多人真切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

日喀则年楚河畔,桑珠孜区聂日雄乡德日村,种粮大户索朗次仁正忙着灌溉农田。谈起习近平总书记给嘎拉村全体村民的重要回信,索朗次仁脸上洋溢着喜悦,他说,2024年,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党的好政策,仅青稞种植就为他家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家中120亩土地能及时耕种、收获,效率大大提高了,还能解放多余的劳动力。家里人出去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有这么好的政策托底,我一定要继续努力种好地,把日子过得更红火!”索朗次仁自信地说。

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是汉族、藏族、土族、珞巴族等多民族群众的共同家园。2016年搬迁之初,共康村产业基础薄弱,近年来生态养殖、经果林种植、农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产业蓬勃发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搬迁初期翻了5倍多,并于2024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称号。共康村党委书记次仁顿珠感慨道:“学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基层群众的生活始终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我们一定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持续巩固各民族相互尊重、守望相助、携手奋斗的良好氛围,促进乡村产业百花齐放、全面发展,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民族团结示范村。”

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后,那曲市色尼区孔玛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祥伟说:“‘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他说,2024年,孔玛乡抢抓建设高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机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使得孔玛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项目初见成效,乡容乡貌焕然一新。陈祥伟表示,孔玛乡将继续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持续推进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项目建设,使孔玛乡集镇品质提升取得实质性成效,再经过三到五年的持续发展,基本建成具有那曲特点、牧区风貌的集约化现代化新农村,使“站在孔玛看那曲农牧区现代化”成为现实。

昌都市贡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嘎拉村全体村民重要回信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转发至朋友圈。她分享道:“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我对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信念愈发坚定。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主动谋划县、乡(镇)、村(社)三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

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同样经历生活巨变的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龙门卡村村民感触颇深。今年3月迁入新居的村民阿多激动地说:“以前住的是土坯房,一到下雨天就担心房子会塌会漏雨。现在好了,搬进了这么好的新家,心里特别踏实。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我们,我们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曾经仅靠传统牧业勉强糊口的村民石努加措,如今在家门口的人工种草基地工作,收入大幅增加。他感慨道:“过去光靠传统牧业,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学得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跟着共产党走,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幸福,我们一定会像总书记说的那样,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我们龙门卡村建设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