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高原红石榴”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参观团走进北京市怀柔区
“再唱山歌给党听,我把歌儿献给你,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我们一起再唱山歌哟,五十六个民族再唱山歌哟,阿拉耶,山歌给党听啰……”清晨 8:00,第四批“高原红石榴”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参观团的70名成员一路高歌,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前往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大周各庄村。
随着民族团结的旋律在心中奏响,各民族兄弟姐妹携手同行,走进四时里田园,认真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以学习交流为目的参观美丽新农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将优秀经验带到西藏各地。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参观学习,更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契机。
虽然北京当天的温度达到了 32 ℃,烈日炎炎,酷热难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成员们走进葡萄温室大棚学习的高涨热情。他们虚心学习,共同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距北京 3000多公里的拉萨市尼木县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园区中有着包括车厘子、草莓、葡萄等农产品。尼木乡聂玉村村委主任扎西罗布说:“在参观学习中,我发现我们村的产量和北京相比区别特别大,但去年我们种植的羊肚菌收益近20万元,今天我主要是询问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升产量。回去后会认真践行种植技术,对12亩羊肚菌进行科学化种植管理,有效提升集体经济收入。”
在北京润泽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们一边专心地学习种植经验,一边品尝着金手指、醉金香、甜蜜蓝宝石、克伦生、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在葡萄架下讨论农产品的同时,将北京与拉萨的情谊根植于心中。
“今天零距离感受到北京市美丽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与新农村的崭新风貌后,深切感受到产业兴旺对于乡村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我们更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在北京润泽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看见的葡萄品种就有 20 多种,且长势喜人,这让我不禁想到今年我们村种植了 200 多亩茯苓,回去后一定要科学种植,坚定不移地走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牧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林芝市察隅县上察隅镇古巴村党支部书记多卫龙满怀感慨地说道。
中午2:20,成员们来到北京禧宝露文化中心,在红色教育展厅,成员们通过听、看、体验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怀柔区革命英雄事迹,并详细了解烙画葫芦、传统手工刺绣、风筝、手工陶艺、古法绳结等非遗手作。
下午4:00,成员一行来到占地达50亩渤海镇洞台村井邻·栗林度假酒店,渤海镇洞台村以第三产业井邻精品民宿旅游为引领,一直促进着旅游产业发展。该村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增强。
井邻·栗林度假酒店花园里百花盛放,蝴蝶翩翩;宽阔的草地上支着好看的白色帐篷;高大的果树上结满核桃、栗子和苹果;现代风格的白色建筑掩映在翠竹之间……
林芝市墨脱县亚东村党支部书记次仁旺堆在参观学习结束后说:“我们村目前有5家民宿,旅游高峰期时20间房入住率很高,但今天在参观中发现,我们还可以学习该酒店的体验项目,捡土鸡蛋、自主灌蜂蜜、扎染等项目非常有趣。我将此行做好笔记,回去后和大家商议是否可在民宿中增加游客手工制作藏香、手工研磨糌粑等项目,提高民宿入住率,提升民宿入住趣味性。努力走出一条党建聚力、文化聚心、产业聚能的民族团结进步路子。”
此次参观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同时加深了北京与西藏的深厚情谊。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团结奋进建设美丽乡村的有益经验带回各自的家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