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推荐

松塔村的“幸福密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06


前往察瓦龙的路上,驶过怒江大桥,走在山腰之上凿出的道路,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怒江,震撼着心灵,也感动着我们。遥想当年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艰辛和英勇,不禁让我们敬佩不已。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和党的关怀,才有了今天幸福的西藏,才有了松塔村群众美好的生活。

奋斗精神永弘扬,坚守初心感党恩。在松塔村,解放军服务人民、建设西藏的故事口口传颂,“老西藏精神”在这里代代弘扬。松塔村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带领广大群众团结奋斗,硬是在高山峡谷之间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新滇藏公路穿村而过,借助这一交通优势,松塔村党支部决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还新建了温泉宾馆,不少群众开起家庭旅馆、发展采摘业,“旅游饭”越吃越香……

乡村要振兴,支部要更强。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松塔村党支部书记郑那表示,要把支部建成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

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松塔村未来可期。

青山环抱,怒江穿梭而过,整齐的房屋,干净的街道,远眺察隅县察瓦龙乡松塔村,犹如一片绿洲,盘卧在怒江之上。

松塔村与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相邻,位于滇藏交界处,耕地面积126亩,共有30户145人,其中党员23名,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69元。

走进松塔村,我们追寻着先辈的脚步,聆听着村子的变迁故事,用心感悟“老西藏精神”。

奋斗精神永弘扬  坚守初心感党恩

1950年9月初,解放军第14军第126团在经过20多天的艰苦行军后,抵达贡山县休整待命。10月初,离开贡山向西藏进发,经过3天多的艰苦行军,126团1营及机关一部,终于抵达了松塔村。进入松塔村时,解放军遇到了藏军100余人的堵击。为争取时间,减少部队消耗和人员伤亡,团长高建兴拟谋求谈判解决问题,先后3次派当地藏族干部群众给藏军送信,敦促其投降。

勇敢的松塔村群众,主动帮解放军探路,并无偿拿出自家仅有的粮食送给解放军。最终,在126团1营的猛烈围攻之下,取得了进藏首战的胜利。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松塔村广大党员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破译了松塔村的“幸福密码”。

在松塔村村集体的石榴地里,党员们忙着给石榴浇水,期盼今年石榴大丰收。大家说着家乡的新变化,干劲十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党的惠民政策下,我们搬进了舒适美观的新家,现在群众的日子都很红火。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要传承红色基因,认真学习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要守初心,感党恩。”松塔村党员占堆坚定地说。

支部示范筑堡垒  群众鼓起“钱袋子”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过去松塔村村民们的精神面貌较差,劳动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

村干部示范带头做得好,老百姓积极性也跟着提高。2016年,松塔村制定村规民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松塔村从此吹起“文明风”。

村民们精神面貌好了,干事创业的动力也更足了。松塔村因地制宜,开始大力发展石榴种植产业。

松塔村党支部书记郑那介绍,2017年,松塔村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126亩,丰产后每亩可实现现金收入2至3万元。2020年我们村种植的石榴已全部挂果,每家每户均增收了约2000元。

“我家的2亩石榴,去年第一次挂果,就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现在,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以后石榴肯定会给家里带来更多的收入。”松塔村村民索朗卓玛开心地说。

惠民政策聚民心  特色旅游“满堂彩”

松塔村村民95%以上是怒族,具有独特的怒族文化,同时也是“丙察察”旅游线从云南进入西藏的第一村,旅游资源潜力巨大。“我们察瓦龙乡党委、政府于2018年对松塔村进行整村打造,村子在保留怒族特色的基础上,对地面平整、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还打通拓宽了去云南方向的路,解决了松塔村群众出行只有一条路的窘境。”察瓦龙乡党委书记吴明军告诉记者。

以前道路闭塞,村子的路只能通往乡里。自从去往云南方向的路修通以后,自驾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33岁的索朗曲珍利用自家闲置的房间开起了家庭旅馆和商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梦想。

“现在家庭旅馆里有7张床位,如果游客想吃我们当地的特色美食,我也可以给他们做。现在家庭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多倍。家里的商店前不久还扩大了门面,国家政策好,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美。”索朗曲珍笑着说。

“过几年丙中洛到我们松塔村的路修好了,游客会越来越多,家庭旅馆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家里种植的石榴还能卖给游客。”索朗曲珍的丈夫其果憧憬着更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