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们埋下一颗“爱”的种子:一位西藏民警的8年公益经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5

爱是一种语言,爱是一种能力。李俊明为西藏的孩子们埋下一颗“爱”的种子,他希望孩子们,一直保持自己的那份纯真,眼睛永远纯净,就像高原的天一样蓝,没有一丝杂质。

一次调动是一个新的开始

李俊明开始从事公益活动源于一次调动,2012年来到西藏日喀则市吉隆镇的桑青边境检查站(原桑青边防检查站)的李俊明,发现单位所在村子的房屋竟然是用石头堆砌的,夏不遮雨冬不避寒,条件比较落后,生活也十分不便,村子里的小孩也没有足够的学习用品,当时李俊明就和单位的张耀杰就想着能不能通过联系内地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募捐一点学习用品,2014年李俊明和张耀杰打通了这一渠道,没想到不仅为村里的孩子募捐到足够的学习用品,还为吉隆镇的小学募捐到各种学习物资,看着孩子们拿到新文具时天真无邪的笑容,李俊明觉得应该把这样有意义的事情一直持续下去。

2016年,李俊明调动到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郭加边境派出所工作,他与郭加乡中心小学的“缘分”源自2018年的一次走访。

当时学校想要定制一批羽绒服作为学校的冬季校服,正好李俊明了解到这一情况,便立即联系自己的朋友蒋赫,希望能帮忙定制一批羽绒服,没想到蒋赫想要自己出一份力量为郭加乡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提供这批棉服。两人便一起筹划了几个月,想着能通过哪些渠道筹得这笔钱款,最终蒋赫募集到10多万善款,为学校买了一些羽绒服和文体器材。

2018年10月,蒋赫和朋友一家三口包括朋友3岁多的孩子,从黑龙江出发自驾到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郭加乡中心小学,亲自为孩子们送上羽绒服,李俊明看着孩子们纯朴的笑脸,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埋下爱与善良的种子,这也便是他最幸福的回忆了。

在郭加乡的两年里,李俊明发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沿海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他就想能不能让这边的孩子和内地的孩子多一些交流,让他们相互认识,结交成为朋友,搭建一座郭加乡中心小学和沿海城市学校的友谊桥,2018年,李俊明联系到在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镇田小学当班主任姐姐李平娥,把这个想法告诉她,没想到姐姐竟和自己一拍即合,很赞同这个想法,觉得这是一种促进藏汉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方式。

“之前就经常在朋友圈看见他发一些资助藏族孩子的图片,我就想着能不能发动学生参与爱心义卖,在培养学生爱心的同时,也为藏区孩子做点什么。没想到这个想法,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以及领导们的强烈支持。”李平娥这样说。

2018年底,在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镇田小学的组织下,镇田小学的少先队员和家长们来到街头售卖鲜花并将所得钱款在网上买了150套厚实的棉服寄到西藏,委托李俊明转交给郭加乡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收到棉服后的同学们,录制了一个感谢视频,收到视频的李萍娥看着视频里孩子们洋溢着欢乐的笑容,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纯真和虔诚,让她下定决心要把这份爱心一直延续下去。

2019年3月,镇田小学副校长邓景忠通过“瓶子计划”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上街捡瓶子、收集废纸等进行义卖,为郭加乡中心小学孩子们寄去日常文具,增进两所学校的感情。

2020年11月14日,镇田小学开展“莞藏少年手拉手”活动,把通过义卖鲜花购买的重达1380公斤的棉服又一次寄给郭加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并在每个包裹里都装上了自己对郭加乡中心小学同学们的寄语,每个包裹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爱。

2020年12月3日,在郭加边境派出所和李俊明的联系协调下,两校开展了以“情系镇田 爱传郭加”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全程采用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见证两校的友谊,一支热情的锅庄舞蹈,一首感人的《一个妈妈的女儿》,一声声稚嫩的童音,让相隔千里的两地学生心连心,也让李俊明的爱心延伸成了两份来自大江南北的温暖,架起了一座从广东东莞到日喀则定结跨越千里的友谊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