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峰旁,有这样一个边境派出所

作者: 来源:那曲市民委 发布时间:2019-12-10

白色的警车轧过流淌的冰河,巴桑平措和战友们牢牢抓着扶手,来应对巡逻路上的颠簸。车窗外,是连绵起伏的雪山。


▲冈仁波齐峰


冬日的阳光洒在一座金字塔形状的雪山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座雪山是闻名遐迩的冈仁波齐峰,在藏传佛教、印度教等多个宗教流派的信徒心中,它有着特殊的意义。


冈仁波齐峰所在地,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塔尔钦——西藏最西端的一个边境村子。


几公里外,一面五星红旗迎着山风高高飘扬。这里是阿里边境管理支队塔尔钦边境派出所,也是巴桑平措和另外27个战友的驻地。


“看到国徽了,我有救了”


到达冈仁波齐峰并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单从拉萨到阿里地区,就有1500公里的路程,这比从北京到哈尔滨的距离还要远。


然而,这并不妨碍世界各国游客对其十分向往。据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提供的数据,去年5月至10月,有4万名各国游客或者香客来到这里“转山”。而塔尔钦,正是他们转山的起点和终点。


转山一周,约55公里的路程,一个成年人大概需要用上一天一夜。途中有几个补给点,是当地藏族同胞搭起的帐篷,提供饮食和住宿。


然而,对于这趟旅程的艰难,多数人并没有充分估计:在这个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大多数游客会出现高原反应。


如果走错了路口而没能在天黑前到达补给点,便可能遭遇到高原上随时会到来的狂风暴雪,以及夜晚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和更加稀薄的氧气。生理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绝望,会轻易打败一个平日里体魄强健的成年人。


今年4月的一天,塔尔钦一家旅店的店主报警,称一位大学生旅客已经出发了3天,至今未归。作为副所长的巴桑平措带领着同事们立即出警。彼时,户外地面的积雪已经没过车轮,只能徒步营救。


一边踩着过膝的积雪艰难行进,一边高呼着游客的名字,四五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位大学生。此时,他已经神志不清了。吸氧,喂水…… 一番急救后,他睁开眼睛,说的第一句话是:“看到国徽了,我有救了。”


▲派出所民警救助受困旅客


对于派出所的民警们来说,这样的救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转山的游客走夜路被野猫吓哭了都会报警,我们也会出警把他们带回来。”巴桑平措说。


即使在塔尔钦最好的季节,在风和日丽的白天,救援任务也时刻会到来。


▲帮助被困车辆脱困(公安边防部队转改前)


2017年8月,在冈仁波齐峰附近,一辆载有20名德国籍乘客的房车陷入泥沼。在极度缺氧环境中,他们持续自救无果,体力消耗过度,有人出现了严重高原反应。巴桑平措和同事们在巡逻时发现了他们,并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德国游客万分感激,称赞他们是“中国超人”。


“当时是挺自豪的,我们对得起警帽上的这枚国徽。”巴桑平措说。


“看到他们,我就像到了北京”


在紧急救援之外,辖区的日常治安管理也是塔尔钦边境派出所的重要工作。


十多年前,塔尔钦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居住着十几户人家。随着各国游客的涌入,前来做生意的各地各族商户也越来越多,有开饭店的、开旅馆的、卖菜的……如今,派出所辖区常住人口489户1765人。


而事实上,作为方圆百余公里内唯一的执法力量,民警们做的事情,从打击偷渡到治安巡逻,从解决邻里纠纷到照顾孤寡老人,要比治安管理多得多。


▲派出所民警执行巡逻任务


在派出所陈列室的一摞摞锦旗中,一面用维吾尔文书写的锦旗引人注目。这是新疆商户土拉买提送的。6年前,土拉买提从新疆叶城来到塔尔钦,开了一家水果店。


“他们就像我的亲兄弟。”土拉买提说,离家千里在外打拼,这帮兄弟们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


塔尔钦居民们的生活用水是山泉水。每年过了10月,山泉就会结冰,无法再用管道引入家中,需要靠人力去几公里外拉水。土拉买提没有车,用水成了一个难题。派出所的民警们每次拉水回来,总会“顺路”到土拉买提家门口,卸下一桶水给他。


在派出所民警们看来,这些都是“小事”。但在生活在祖国边境地区的各族群众心中,这些头顶国徽的人,带来的是党和国家的温暖。


岗莎村有一位叫次仁的老人,他膝下无子,常年一个人住。民警们在一次走访排查中,了解到他的困难,自此以后,次仁便有了一群“儿子”。无论多忙,民警都会抽出时间去次仁老人家,陪他唠家常,帮他打扫卫生,送去一些粮油米面。


“我一辈子都想去趟北京,可能没机会去了。但看到他们,我就像到了北京。”老人总是这样对身边的人说。


“有国才能有家”


在派出所的院子里,民警们建起一座面积近200平方米的玻璃“阳光房”。几盆鲜花和灌木植物,给这个冰天雪地里的院子增添了一片难得的绿色。这是民警们工作之余寄托乡愁的地方——望着眼前的绿色,仿佛能看到那个草木葱郁的家乡。


游客口中的这群“超人”,也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子。所长方俊杰今年35岁,却是28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兄弟们坚守在这里,尽管嘴上不说,却都是克服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方俊杰说。


游客们受过的苦,民警们都受过。不同的是,这对于游客们来说,只是几天的高海拔体验。而对于民警们来说,却是在克服了生理极限后,坚持扎根高原、奉献青春的选择。


▲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宾馆走访排查


27岁的瑶族小伙子覃高森来自广西。从植被丰富的南国到雪域高原,刚来的头一个月,他每晚头痛欲裂,睡不着觉,索性起床数星星。


生理上的痛苦可以适应,最难熬的,其实是情感上的挂念。


民警刘欢欢来自江苏阜宁。妻子临产时,他休假回到了老家。孩子刚出生5天,由于工作需要,他提前结束假期回到西藏。再见到孩子,已经是6个月之后了。


每想起此事,刘欢欢就觉得很愧疚。这个时候,他总这样安慰自己:孩子懂事后,会为有这样一个父亲感到骄傲。


“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方俊杰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中的这句话,给兄弟们在高原上的坚守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派出所的警察,也成为了生活在塔尔钦的孩子们心中的榜样。当地小学举行升旗仪式时,总会邀请他们一起参加。


一次,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男孩子们的答案竟然不约而同地一致:“长大后,我想当一名警察。”